全媒體記者 張永香
“以前下班回家像‘打仗’,繞小區半小時找不到車位,現在5分鐘就能停好車,道路也通暢多了!”11月13日,跳磴鎮幸福社區居民李女士看著整齊停放的車輛,滿臉笑意地說道。這個成立于2020年的混合型社區,曾因停車難題讓1.32萬居民備受困擾,如今在全域黨建引領下,通過整合資源、創新模式,成功破解“一位難求”的民生痛點,讓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
據了解,幸福社區涵蓋商品房與公租房小區,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升,車輛保有量飆升至6000輛,而公租房小區車位配比低于標準。總量不足、分布不均的結構性矛盾,導致車輛占用消防通道、綠化帶亂停亂放現象頻發,既影響出行便利,更暗藏安全隱患,成為社區治理的“老大難”。
“群眾急難愁盼就是黨建工作的發力點?!毙腋I鐓^黨支部主動擔當,以全域黨建為紐帶,整合民生服務團、物業、轄區企事業單位等多方力量,建立黨建聯建聯席會議制度,形成治理合力。通過全面摸排閑置土地、綠化帶邊角等存量資源,社區在福塘路、福華路、福美路3條道路沿線規劃臨時停車位215個,讓“閑置空間”變身“停車資源”,緩解重點區域停車壓力。
針對“單位車位白天閑、居民車位夜間緊”的錯位矛盾,幸福社區黨支部牽線搭橋,與附近小區簽訂錯時停車協議,拿出500個共享車位實行分時錯峰管理,實現車位“時空置換”。更值得一提的是,社區對接輕軌運營集團、市政部門等單位,對五號線高架橋下閑置地塊進行開發,新增460個停車泊位,配套60臺智能充電樁,既集約利用土地,又助力綠色出行,實現多方共贏。
與此同時,為讓治理成果長效化,幸福社區裝上“智慧大腦”:3套智能監控設備、100余個車位感應器覆蓋重點區域,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掌握車位使用情況,工作人員可通過后臺動態調整管理策略,如在車位緊張區域增加勸導力量,在閑置車位較多區域引導居民分流停車。同時,社區聯合交巡警、消防等部門建立“社區勸導、部門執法”聯動機制,形成治理閉環。
如今的幸福社區,昔日“搶車位”“堵通道”的混亂場景一去不復返。更為可貴的是,在黨建聯建平臺成員單位的合力宣傳與引導下,文明停車的氛圍在社區逐漸濃厚。幸福社區用實際行動打通了基層治理的“末梢神經”,讓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車輪上”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