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張涵菓 文/圖
“瞧,這串手繩是我編的,賣了20元呢!”近日,在躍進村街道革新社區民俗體驗集市上,失業在家的居民李英(化名)第一次靠自己制作的手工藝品賺到了錢。集市上,編繩手鏈、中藥合香珠等手工制品琳瑯滿目,而這些產品的制作者,正是像李英一樣的普通居民。這場別開生面的集市,源自革新社區創新的“社區合伙人”模式,也是基層治理從“獨角戲”走向“大合唱”的生動寫照。

作為一個典型的老舊社區,革新社區長期面臨著老舊房屋多、老齡人口多、困難群體多、外來人員多、特殊人群多的治理困境,基層治理壓力較大。為破解這些難題,革新社區創新治理形式,構建起“政府—市場—社會”治理共同體,廣泛凝聚居民、社群、商企三類“社區合伙人”,共同參與社區建設。
在這一創新模式中,雙成社區服務有限公司作為“商企合伙人”發揮了重要作用。針對社區內居民的實際情況,該公司推出了“低價+公益”的服務模式——提供暑假全天托管、課后托管、周末公益青少年興趣培養活動等,既解決了家長的后顧之憂,又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
更令人稱道的是,“社區合伙人”機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民情響應鏈條。合伙人們通過“線上+線下”形式收集居民需求,將群眾的“微心愿”轉化為“項目清單”,再由合伙人提供“接單服務”。
針對社區失業婦女較多的實際情況,雙成社區服務有限公司免費教授編繩、中藥合香珠等手工技能,并組織她們制作手工藝品,參加民俗集市這樣的活動,展現自己的技能和風采,重拾生活信心。
“之前我失業在家,整天愁眉苦臉。現在學會了編繩,每周都有各種活動,感覺生活又有盼頭了。”正在集市上擺攤的王麗(化名)笑著說。她的攤位上,五彩斑斕的手編繩吸引了不少居民駐足。
每天晚上有托管服務、每周有編繩技能培訓、周末還有書法班及各類主題活動……如今,雙成社區服務有限公司參與到革新社區的“社區合伙人”模式已形成良性循環,每個“關鍵小事”都能得到回應和落實,真正實現了“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的治理效果。
“我們將繼續深化這一模式,讓更多居民成為社區建設的參與者、受益者。”革新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合伙人”模式打破了企業與社區之間的壁壘,讓各方力量在社區治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