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黃蘭清
“竹板一打響叮當,我們登臺精神爽……”“二零二五十月間,盛會召開譜新篇……”11月13日,在建勝鎮文體活動室內,清脆的竹板聲伴著朗朗唱詞穿透門窗,引得路過居民紛紛駐足張望。屋內,建勝鎮理響家快板宣講隊的6名隊員正圍坐排練,竹板在他們手中翻飛,打出既輕快、又激昂的節奏;有人微微前傾身子,盯著手中的唱詞反復默念;有人邊打板邊調整站姿,力求每個動作都整齊劃一——這熱鬧又認真的場景,正是他們為宣講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做準備的日常。

建勝鎮這支頗具名氣的宣講隊,已走過10余載春秋。起初,回龍橋社區10余名居民懷著“喜歡熱鬧、想做有意義之事”的初心聚在一起。如今,隊伍壯大到91人,成員涵蓋80歲精神抖擻的“老班長”、51歲剛加入的“新生力量”,甚至有外區居民慕名而來。多年來,他們始終堅定“用百姓話講大道理”的方向,借助快板、三句半、詩朗誦等接地氣的形式,將黨的方針政策、創新理論巧妙融入通俗唱詞,讓政策聲聲入耳,理論句句入心,成為傳遞黨音的暖心使者。
“以往聽政策宣講,總感覺那些內容與日常生活有距離。如今,我們把‘十五五’規劃、全會精神巧妙編進快板詞,在歡快的節奏、一唱一和中,大家瞬間就聽懂了。”70歲的謝建平是建勝鎮理響家快板宣講隊的老骨干,加入隊伍已有8年了。起初,她連竹板都拿不穩,如今不僅能打得節奏流暢,還能參與唱段編排。像“藍圖繪就在前方,國家發展步步強”這句詞,團隊反復改了三稿,只為既朗朗上口,又能精準戳中老百姓的心,讓大家真切感受到國家政策與柴米油鹽的緊密相連。
為讓宣講詞精準傳遞政策精神,又飽含生活熱情,團隊特意請來專業老師上門把關。大家逐字逐句斟酌,不放過任何一處可能出錯的知識點,力求表述準確無誤。隊員們還把日常與居民閑聊時聽到的想法、期盼融入其中,將“大道理”巧妙轉化為“家常話”。經過整整一周的反復打磨,一份《奮進‘十五五’,揚帆新征程》的快板詞新鮮出爐。13個小段、400余字的內容里,既有國家發展藍圖的精彩勾勒,也有百姓幸福生活的真切描繪,成了大家口中兼具高度、溫度的優質作品。
69歲的陳邦全是宣講隊里的“男高音”,每次演出他都站在最外側,那洪亮的聲音,連竹板的聲響都能蓋過,極具感染力。“我退休前在單位就是宣傳員,退休后總覺得生活缺了點滋味,直到加入宣講隊,才重新找回了干‘老本行’的那股勁兒。”陳邦全笑著說,此次排練過程中,他特意把“共同富裕”“基層治理”等關鍵詞,拆解成通俗易懂的話語,還融入教育惠民、醫療便民等居民切實能感受到的變化,“這么一唱,大家就有了共鳴,明白政策不是虛的,而是能讓日子越過越好的實在東西。”
如今,建勝鎮理響家快板宣講隊的步伐仍未停歇。他們打算走進社區樓棟、公園廣場,將黨的好方針、好政策傳遞給更多居民。“只要大家愛聽、能聽懂,我們就會一直唱下去,讓黨的聲音伴著清脆竹板聲,傳入每一戶人家。”建勝鎮理響家快板宣講隊趙行鳳道出這群“銀發宣講員”最質樸的心愿,這也是他們多年來始終堅守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