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朱晨鷺
“感謝你們雪中送炭,在你們的幫助下,我們一家人的生活漸漸有了盼頭。”近日,居民陳婆婆來到八橋派出所雙林社區警務室向民警和社區工作者表示感謝。
今年5月,陳婆婆兒子意外離世,一家人生活窘迫,更因失去還款能力面臨房貸逾期、唯一住房被拍賣的艱難處境。社區民警劉大鵬得知后立即啟動“警民聯動幫扶機制”,協調相關部門為其申請低保和臨時救助,并組織社區工作者定期上門開展心理疏導,牽頭建立“一對一”幫扶檔案,通過免費法律援助向銀行協商調整房貸還款方案。此外,還積極聯合相關教育部門落實孫輩入學事宜。通過部門協同、資源整合,陳婆婆一家逐步走出困境,重拾生活信心。
今年以來,區公安分局在基層隊伍擴容提能與多元主體協同提效上持續攻堅,創新打造“1+10+N”社區警務團隊,以社區民警為1個核心,以社區工作者、治保委員、最小處置單元和治安積極分子等為骨干組建10支自治隊伍,以志愿提供公益保障服務的N個社會單元為補充,通過任務共領、責任共擔、隱患共治,將社會治理延伸到基層末梢。
“我就在樓下警務室,有事隨時來找我。”社區警務室就像群眾家門口的派出所,像劉大鵬這樣的“院壩民警”能夠擺脫派出所勤務束縛,全身心扎根社區開展警務工作。民警駐社區時間由每周6小時提升至40小時以上,從抽空“下社區”到隨時“在社區”,從社區“局外人”成了百姓“自家人”,見警率和管事率顯著提升。同時,社區民警就地接處警,社區工作者、治保委員會、物管、最小處置單元、治安積極分子等社會單元各司其職,讓“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成為現實。
“除了關注轄區困難群眾,社區警務團隊還具備精準感知、高效協同能力。”區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9月,區公安分局接外省緊急協查,兩名詐騙嫌疑人可能現身轄區。隨后,相關社區警務團隊民警和30余名群防群治力量迅速行動,憑借基層“末梢神經”對社區情況的熟悉,抓捕組迅速鎖定嫌疑人藏匿地點,成功將兩人抓獲。
“新型社區警務模式就是推動基層治理從‘單打獨斗’向‘協同作戰’轉變,構建起‘網格發現、警格處置、社會協同’的社情感知網絡。”區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說,2025年,大渡口區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1.9%和14.3%,矛盾糾紛化解率提升3.5%。
此外,針對“信息不暢”難點,區公安分局還搭建了“警務協同平臺”,同步上線“義渡平安哨”APP,將警情案件、風險隱患、矛盾糾紛等數據通過熱力圖呈現,實現社區工作者、網格員等社區警務團隊成員上報線索秒級派單,社區民警智能分析采集數據,區公安分局指揮中心實時指派,架起一條數字警務“快速路”。
如今,18個中心警務區,62個社區警務室覆蓋全區54個社區和23個行政村。在“專業+機制+大數據”加持下,新型社區警務團隊成為風險感知的“前哨站”、平安建設的“先鋒隊”、基層治理的“壓艙石”。
下一步,區公安分局還將不斷深化拓展新時代社會治理創新機制和社區警務融合共治新模式,加快警網融合和警民共治新機制,提升服務質量和打防效能,激活社區警務團隊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