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文 琰實習生 陳雨昕
11月5日課間時分,重慶市大渡口區西南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大渡口西附”)的校園里活力四射。教學樓平臺上,幾名學生正揮舞著羽毛球拍,白色的羽毛球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歡聲笑語伴隨著球拍的擊打聲灑滿校園。陽光下,孩子們奔跑的身影與校園建筑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生動的校園生活畫卷。

日前,大渡口西附新校區正式投用。作為大渡口區政府與西南大學附屬中學聯合創辦的現代化學校,大渡口西附目前迎來初一、初二和高一3個年級共1200名學子。學校坐落于茄子溪街道,緊鄰軌道交通2號線金家灣站,141.59畝的校園內,11.9萬平方米的建筑錯落有致,交通便捷與環境優美的雙重優勢,為學子們營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
步入校園,建筑所承載的文化底蘊撲面而來。每棟建筑的命名都延續了西大附中本部的傳統,讓校園成為浸潤式育人的重要載體。其中,初中教學主要集中的2號樓“博雅樓”,取“知識廣博、氣質優雅”之意,深刻呼應著學校“君子不器”的育人追求。
推開一間初二教室的門,數學老師正用動態課件解析幾何難題,臺下學生時而低頭演算,時而舉手提問,當有同學分享獨特解題思路時,課堂里立刻響起熱烈的掌聲;旁邊的教室里,語文老師正帶領學生圍繞《馬說》的人才觀與時代意義展開討論,有學生結合當下人才培育理念談理解,提及當今社會如何為千里馬搭建馳騁天地的新圖景,眼神中滿是堅定與熱忱,積極的互動讓思想在古今對話中不斷升華。
“學校還有寓意‘知行合一’的實驗樓‘行知樓’,以及寄托‘玉樹臨風’‘蘭心蕙質’美好期許的男女生宿舍‘玉樹樓’‘蘭蕙樓’等,共同構成了兼具功能性與文化性的校園空間。”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立人?新民”核心理念的指引下,大渡口西附傳承百年西附的辦學底蘊,將“行己有恥,君子不器”的校訓融入日常教學。學校堅守“高品質、有特色、創新型、現代化”的辦學目標,以“集團化協同、數字化賦能、貫通式培養”為核心驅動力,既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與科學素養,也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與生活需求,讓每個孩子都能成長為健康、快樂、獨立、仁愛的人。這種育人理念不僅體現在課堂上,更滲透在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
智能化的“稻香園”食堂便是其中的生動體現。“清風來既雨,新稻香可飯”的命名寓意,既彰顯了餐食的綠色健康,也傳遞著珍惜糧食的美德。在這里,學生只需刷臉即可完成就餐結算,便捷高效的服務讓用餐體驗更愉悅。食堂每日精心籌備豐富的菜品,涵蓋雞鴨魚禽等品類,營養師團隊會根據青少年成長需求進行科學搭配,確保餐食營養均衡。整潔明亮的就餐環境、熱氣騰騰的可口飯菜與便捷高效的服務,共同讓“稻香園”成為學子們補充能量、感受溫暖的校園港灣。
課間時分,除了羽毛球場上的活力身影,校園各處都能看到學子們活動的蹤跡:有的在教學樓旁討論難題,有的在校園小徑上漫步交流,還有的在提前熟悉未來的學習空間。作為規劃有72個教學班、3600個學位的優質學府,大渡口西附正以蓬勃的生機,為大渡口區的教育發展注入新活力。未來,這所承載著期望的學校將繼續堅守教育初心,讓“弘毅精進,至誠敦化”的校風吹遍校園每個角落,培養更多兼具人文情懷與科學精神的優秀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