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文 琰實 習 生 陳雨昕 文/圖
11月7日中午,位于華潤鳳凰城的結緣堂火云掌店內暖意融融。1978年出生的“火云掌中醫養生法”第七代代表性傳承人項中平,身著白色工裝靜立臺前,四層專用手套已穿戴規整。他雙手穩穩托住特制陶瓷器具,指節因常年推揉經絡略顯粗壯,掌心的薄繭則如勛章般,鐫刻著數年來與這門非遺技藝相伴的時光。

“每個部位操作必須把控在20至30分鐘,先疏通經絡再敷藥酒,步驟錯不得、省不得?!表椫衅礁嬖V記者。隨后,他用量杯精準量取200毫升特制藥酒倒入器具——這正是“火云掌”的精髓所在。這藥酒依祖傳秘法炮制,精選川芎、白芍、熟地等30余味野生藥材,于三伏天子時入缸,以60度高粱酒密封浸泡49天,啟封時湯色紅亮如琥珀,藥味醇厚沁人心脾。酒精燈點燃,淡藍色火焰緩緩升騰,他將帶火溫的雙手輕覆于顧客背部,力道柔中藏穩、沉而不滯,助手則在旁邊調控溫度,掌心的暖意與藥酒的藥力一同滲透肌理,這一幕正是“火云掌”技藝的生動詮釋。
談及與“火云掌”結緣,項中平說,這門技藝由道家龍門派第十二代弟子袁陽舉融合中醫理論與傳統養生理念創立,歷經兩百年家族傳承與師徒相授,在第六代傳承人任明德的全力推廣下逐漸為人所知。1984年,年僅6歲的項中平與任明德結緣,從此踏上了這條“守護非遺、傳承薪火”的漫漫長路。
“藥是根,藝是魂。”這句話深深刻在項中平心里。為了分清相似藥材的細微差別,他把各類藥材樣本裝在布袋里隨身攜帶,隨時摸、隨時記;為了掌握推背的精準力道,他反復練習上萬次,直到手掌磨出厚繭,才徹底摸清“輕而不浮、沉而不滯”的訣竅。從藥酒炮制的時令規矩,到經絡推揉的輕重節奏,師傅“以敬畏心待技藝”的教誨,早已融入他的血脈。
憑借“滲透強、吸收快、療效佳”的獨特優勢,“火云掌”中醫養生法贏得了廣泛認可:2023年獲評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這份榮譽是對歷代傳承人的肯定,更是壓在我肩上的責任?!辈僮鏖g隙,項中平抬手擦去手套上的藥酒痕跡,眼神堅定如磐,“‘火云掌’的價值不止于養生調理,更在于中醫文化的傳承,每一個細節都容不得半點馬虎?!?/p>
項中平工作室里,一組改良后的操作器具格外引人注目——在保留古法精髓的基礎上,他帶領團隊為器具新增了實用端盤,刻有“結緣堂”的器具已成功獲得外觀專利;針對傳統操作的安全隱患,他重新優化四層手套的功能分工,構建起從隔熱到吸藥的完整防護體系;即便是核心的藥酒,在堅守祖傳秘方的前提下,與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展開深度合作,實現品質標準化生產,讓野生藥材的養生功效得到充分發揮。
如今,項中平的入室弟子已有十余人,必須經過嚴格考核方能正式出師。為了讓這門技藝觸達更多人,他不僅在全國各地布局分店,開設的傳承課程吸引兩萬余名學員參與,讓中醫養生智慧惠及更廣泛的人群。
“非遺不能只藏在工作室里,要走進百姓生活。”項中平告訴記者,他常帶領團隊走進各個鎮街村社,開展養生講座和技藝體驗活動,手把手教居民簡單的調理手法,細致講解日常養生知識,把原本“高冷”的非遺技藝,變成居民能親手掌握的健康技能。
傍晚,送走最后一位顧客的項中平,認真整理起當天的藥酒罐,逐一蓋好蓋子,擺放得井井有條?!斑@可是兩百年的傳承啊,到我們這里絕不能斷!”他輕聲呢喃,目光投向窗外漸沉的暮色,“我定要讓‘火云掌’的溫暖在山城綿延,讓這門非遺技藝在新時代永遠煥發生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