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張永香
伏牛溪位于大渡口區中南部,全長約7.2公里,以前只是一條無名的小溪,后因一個民間傳說而得名。

小溪兩岸翠竹茂密,溪邊白鶴嬉戲。兩岸的村民開田墾地,捕漁狩獵,過著世外桃源的生活。村民們世世代代信佛,集資在山頂修建了一座寺廟,取名“金鰲寺”。山高河遠,水源便成了一個問題。寺廟住持只好安排僧眾每天到山下的小溪挑水,費時費力不說,還經常不夠用。
一天傍晚,一名農夫牽著一頭牛來到寺廟討水喝。白天挑的水已經所剩無幾,但慈悲的主持還是把僅剩的一點水給了他。農夫喝完水后說:“感謝你的慷慨和慈悲,我把這頭牛送給你們馱水吧,也可免除眾僧的擔水之苦。”
主持正待推辭不受,誰知農夫眨眼間就消失不見了。主持恍然大悟,這是神仙對他的考驗和垂憐呢,連忙向空中再三拜謝。
一天,神牛馱水經過一家農戶門前,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提著水進屋,當他艱難地邁過門檻時,不小心被絆倒在地,辛辛苦苦提回來的水潑了他一身。神牛見此,于是把自己馱的水送給了老人。
原來,老人唯一的兒子多年前病故,老兩口孤苦無依,僅靠羸弱之軀耕地種糧,擔水做飯,艱難度日。神牛得知后,頓生憐憫之心,決定每天先幫老人馱水,再送水到寺廟。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了很多年。老人、鄉鄰和眾僧對神牛都滿懷感激。神牛功德圓滿后,被召回了天庭。
此后不久,金鰲寺突發一場大火,眾僧奮力撲救,終因缺水被燒成了一片廢墟。神牛知道后,偷偷跑下天庭,在山上角撬蹄刨地掘出了好幾口水井,這才徹底解決了寺廟重建后的供水難題,也減輕了山上的鄉親們疲于挑水的重負。
為了感謝神牛的幫助,寺廟主持請來石匠,雕刻了一尊石牛安放在山上進行供奉。山下的小溪,因這尊伏身臥地的石牛而得名“伏牛溪”,沿用至今。
現如今,伏牛溪經污水管網改造、生態修復等治理后煥然一新,岸邊翠竹復萌,清水潺潺,成為市民休閑散步、親近自然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