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張涵菓
在全民心理健康意識不斷提升的今天,“人人可及的心理服務”已成為社會共同期盼。
作為大渡口區重點打造的精神衛生與青少年心理專科單位,重慶九五醫院不斷完善青少年心理干預的閉環體系,引進MECT無抽搐電痙攣治療儀、多導神經功能監測系統、三維重建CT等先進設備,并與西南大學心理學部、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心理教育研究所等高校深度合作,在康復實踐中融合音樂、書法、戲劇、自然療法等多元療愈方式,幫助孩子們在表達中重建內心秩序,在陪伴中走出情緒困境。
然而,在現實中,病恥感、掛號流程不清以及難以言說的情緒困擾等等,仍如一道道鴻溝,阻礙著許多人,尤其是青少年、職場人群等高風險群體,邁出求助的第一步。
重慶九五醫院深刻洞察到此,心理服務的核心瓶頸在于“識別不到、說不出口、找不到門路”。依托“國家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標準化試點單位”平臺,重慶九五醫院積極探索“智能+心理”的數字化新路徑,自主研發并上線了“Dr.95 AI心理咨詢與導診系統”(以下簡稱“Dr.95”),力圖用科技溫暖而精準地打通心理診療的“最后一公里”。
“Dr.95”由重慶九五醫院牽頭,聯合西南大學心理學部等高校權威力量共同研發,確保了前端交互的流暢專業與后端知識庫的權威可靠。不同于簡單的問答機器人,它是一個融合了心理對話邏輯與就醫指引能力的智能服務生態。用戶只需用自然語言描述困擾,系統便能借助大語言模型進行語義分析與上下文理解,智能判斷其心理狀態等級,并匹配相應的專業量表評估與后續就診路徑。
這一創新實踐的成效,在醫院接診的真實案例中得到了微觀印證。曾深受幻覺困擾、出現自傷行為的15歲女孩悅悅(化名),在家人陪伴下前往重慶九五醫院心理科求助。其早期隱匿的求助信號,正是“Dr.95”精準捕捉的目標。悅悅在線上流露出“總感覺被監視”或情緒崩潰的端倪時,“Dr.95”進行早期識別風險、提供溫和引導,從而成為悅悅邁向專業幫助的“第一響應者”。
“Dr.95”系統正是這條鏈條上,實現早期發現、主動介入的關鍵一環,醫院迅速啟動多學科團隊為其制定個性化方案,通過“四維一體”的綜合診療體系,幫助她逐步走出困境,最終重返校園。
目前,“Dr.95”已覆蓋全市12所中小學,服務青少年超過5.6萬人次。同時,醫院還與“時代楷模”渝檢護“未”團隊協同共建未成年人司法心理援助體系,在情緒干預、暴力預防、司法保護等方面提供專業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