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文琰
“張醫生,我的降壓藥快吃完了,您看下午方便過來一趟嗎?”“好的,我下午2點過來,您在家等著吧。”10月17日,新山村街道鎖口丘社區獨居老人李定福的一條求助短信,很快得到家庭醫生黃顯升回應。這樣的暖心互動,如今每天都在大渡口的各個社區上演——這背后,是區衛生健康委以家庭醫生網格化管理為抓手,創新打造集中義診、驛站問診、上門巡診、線上約診“四診聯動”服務模式的生動實踐。將健康守護的觸角延伸到每個家庭,成為群眾家門口貼心的民生底色。
“心肺復蘇原來這么重要!學會了這個,萬一遇到緊急情況,說不定就能救人!”近日,在重慶國際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區中醫院的醫護人員一邊為職工義診,一邊手把手普及急救知識,引得不少職工駐足學習、連連稱贊。作為“四診聯動”中貼近群眾需求的重要一環,集中義診正以“義渡健康集市”的形式把專業服務送到群眾身邊。截至目前,“義渡健康集市”已累計舉辦各類健康活動126場次,覆蓋群眾超14萬人次,發放慢性病防治、傳染病預防等宣教資料2萬余份。
與此同時,健康服務的觸角還通過驛站問診延伸到了居民身邊。“張婆婆,今天感覺怎么樣?我給您測下血糖。”在春暉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展家庭醫生驛站里,家庭醫生曹新偉正在為82歲的張春梅做檢查。這個設立在養老院里的家庭醫生驛站配備了血壓計、血糖儀、檢查床等基礎醫療設備,還有標準化的接待區、訪談區、資料區以及診療區。“以前去醫院真的很麻煩,要走一段路、坐半個小時公交車,到了還要排隊,我腿腳不方便,去一趟很是費勁。”張春梅說,自從家庭醫生驛站設立后,醫生就在身邊,有問題隨時都能問,還能提供個性化的飲食和運動建議。
據悉,區衛生健康委創新構建“1+6+N”驛站體系,在全區布局1個數字中樞、6個標準化義渡家庭健康驛站和N個嵌入式健康微驛站,全年開展健康監測、慢病隨訪、中醫理療等服務132場次,惠及群眾4500余人。
對于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慢病患者等“七類重點人群”,區衛生健康委實施“紅黃綠”三色動態管理,通過智能預警系統實現健康風險早干預。截至目前,完成隨訪服務25.7萬人次,其中為失能、高齡等特殊群體提供“進家門”個性化服務超9000人次,確保重點人群健康管理無死角。
在數字化時代,線上約診打破時空限制,成為守護群眾健康的“貼心管家”。區衛生健康委構建“公眾號預約+小程序建檔+社群咨詢+熱線答疑”四位一體數字化服務平臺,打通線上服務閉環。截至目前,已完成出院患者隨訪1.3萬人次,隨訪率88.7%,實現院內外健康管理無縫銜接。依托“家醫有約”智慧平臺,全區26.7萬名常住居民成功簽約家庭醫生,全人群簽約覆蓋率61.07%,較去年躍升近20個百分點。
從廠區里的集中義診到社區里的驛站問診;從重點人群的上門巡診,到全人群的線上約診——區衛生健康委以“四診聯動”的創新實踐,將健康服務的觸角延伸至群眾生活的每個場景,讓“15分鐘健康服務圈”真正成為守護群眾健康的“民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