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不想說話,晚上躺著也睡不著……”近日,區實驗小學學生小杰(化名)在學校組織的心理測評中,留下了這樣的作答內容,隨后,通過輔導教師與小杰接觸,還發現存在自我評價較低、自我效能感低、缺乏家庭的關愛等問題。
學校第一時間通過區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平臺為他建立專屬檔案,并觸發預警機制。很快,區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醫教協同”專班心理醫生介入,了解到小杰因父母離異、家庭氛圍驟變產生心理壓力。同時,學校心理教師每周開展情緒疏導,社區志愿者定期上門陪伴,家長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學習親子溝通技巧。通過14次溝通,小杰逐漸打開心扉,親子關系得到了一定改善,學習也有了拼勁。
這一溫暖的轉變,正是大渡口區推進“義渡潤心”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試點的生動實踐。
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工作啟動以來,區教委秉承“多維一體 教育大渡”區域教育發展理念,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主線,建立了以“醫教協同”為核心的“1116”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即成立1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建立1個以醫教協同為核心的“教聯體”,用好用活1套網絡化數字平臺,創建“6位一體”醫教協同育人模式,全力構建“有高度、有溫度、有深度”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體系。
區教委立足數字“創新力”,打造全區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平臺,開發監測、測評、建檔、分析、援助全流程服務模塊,打通學校、醫院、社區信息壁壘。目前,該平臺已完成全區五年級至高三年級3萬余名學生的心理健康測評與建檔。
在心理輔導體系搭建中,區教委成立由教委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及教研機構負責人任副組長,全區60余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為成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同步構建“學校—家庭—社會—醫療機構”“四位一體”心理健康“聯合體”,為全區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組織保障。
“我們創新成立大渡口區‘心關愛 虛擬班’,將紅橙色預警學生、心理困境學生全部納入管理,由區級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員擔任班主任,學校心理教師、行政班班主任及科任教師組成‘協同幫扶小組’。”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區已建立“心關愛 虛擬班”28個,覆蓋1420名學生,80名曾陷入心理困境的學生在持續幫扶下實現積極轉化。
此外,家校社協同,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支撐。區教委一方面聚焦“莎姐守未”,聯合政法、社區等部門每月開展3次心理困境學生摸排,實行“一人一策一專班”跟蹤管理;另一方面推進“有義方·大渡教育”家庭教養能力提質項目,實施“6+N”家庭教育成長計劃,創辦“有義方”公益學堂和智慧父母大講堂,實現全區中小學家長學校100%全覆蓋,培訓家庭教育種子教師100名、家長2萬余人。
“孩子們的成長之路,既有歡聲笑語的坦途,也難免遇到心靈迷茫的岔口,所以需要我們用專業守護、用愛心點亮。”區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義渡潤心”醫教協同改革,優化學校心理輔導室設施設備,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以更專業的服務、更溫暖的關懷,為每一位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全媒體記者 朱晨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