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是第42個國際盲人節,今年的主題是“科技助盲 共享美好生活”。在大渡口區,曾經困擾視力障礙人群的生活難題,正通過一部部智能手機、一系列無障礙改造逐漸化解——他們借助科技的力量打破黑暗壁壘,共享科技發展帶來的美好生活。

翟立富通過電腦讀屏軟件學習電吹管
指尖“觸”屏
一部手機開啟
“李老師,今天下午過來拜訪您,請問方便嗎?”10月14日,記者對著屏幕敲下文字,通過微信向54歲的盲人李明強發送了信息。
消息發出僅2秒,對話框便彈出“OK”表情包,緊接著,精準的定位地址也隨之發來。看著手機里流暢的互動記錄,很難想象屏幕那端熟練操作微信的李明強,已完全喪失視力。
下午3點,記者走進春暉路街道“李明盲人按摩”店,一進門,便看到李明強正握著一部帶防滑殼的智能手機,仿佛早已等著展示這份“指尖的便利”。察覺到有人進來,他熟練地舉起手機晃了晃,臉上帶著些許自豪的笑意,迫不及待地分享這個改變他生活的設備。
“10多年前我就開始用手機了,但那會兒只能用特定的按鍵或者讀屏軟件,最多只能打打電話、發發短信,功能特別單一。”李明強一邊熟練地演示著手機操作,一邊笑著回憶起自己的經歷,“現在不一樣了,智能觸屏手機專門為我們視力障礙人群做了無障礙優化,
不過,這份便利并非一蹴而就。剛接觸觸屏手機時,李明強就碰了不少壁。“智能手機更新太快了,我起初連屏幕位置都摸不準,語音播報又快又密,聽完根本記不住操作步驟。”他坦言,有件事至今印象深刻——一次用手機銀行匯款,由于沒聽清提示音,一直轉款失敗;有時不小心誤觸了屏幕按鈕,軟件還會直接退出。但他沒被這些困難難住:一方面,他把語音播報速度調慢,一句提示音反復聽三遍,確認記住了再進行下一步;另一方面,他還找家人幫忙模擬操作流程,一遍遍地練習,直到熟練為止。
如今的李明強,早已能熟練用手機完成轉賬、繳納水電費等日常事務,甚至學會了在購物軟件上挑選衣服、比對差價,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屏幕摸不準就多摸幾次,語音記不住就多聽幾遍,對我們來說,比起‘不會’,更怕‘不敢嘗試’。”李明強的話語里滿是堅定。作為“科技助盲”的直接受益者,一部智能手機不僅為他打開了生活的新大門,更讓他主動扛起責任,成了帶動其他視力障礙人群擁抱科技的“引路人”。

李明強(前排中)與視力障礙者交流智能手機使用方法
李明強主動承擔起了“互助小分隊”的責任,通過區盲協組織開展學習活動,和全區視力障礙朋友們坐在一起交流討論,手把手幫大家提升智能手機操作能力。“按一下電源鍵亮屏,雙擊屏幕打開微信,聽到‘語音消息’提示時,向右滑就能聽到……”討論會上,李明強耐心地通過口語講解+手機語音演示,并在志愿者協助下,把常用功能整理出來,方便大家學習。
截至目前,全區已有上百名視力障礙人群掌握了智能手機的基本操作,逐漸擺脫了“生活難、溝通難”的困境,真正享受到了科技帶來的便利與溫暖。
無障礙改造
智能設備打造便利場景
“以前一個人在家餓了想做飯,用燃氣灶總怕出危險,現在好了,電飯煲、微波爐都有語音提示,家里到處都是‘貼心設計’,日子過得踏實多了!”家住建勝鎮、患有一級視力殘疾的翟立富,提起家中的變化時連連稱贊。這份讓他安心的溫馨改變,正源于區殘聯推進的“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

視力障礙者根據語音提示熟練操作智能電飯煲
今年62歲的翟立富,閑暇時常獨自在家。區殘聯工作人員上門走訪發現,他獨處時吃飯、喝水等基本生活都伴隨著不少安全隱患。
“我們始終堅持‘一戶一策’,根據每個殘疾人的實際需求定制改造方案,重點圍繞‘安全、便利、智能’三個核心推進改造。”區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造團隊為翟立富配備了帶童鎖和語音提示的微波爐、無障礙智能電磁爐、無障礙智能電飯煲、無障礙報警水壺、讀屏軟件等科技輔助設備。如今,他只需把食物放進微波爐或電飯煲,通過語音指令控制就能啟動操作,輕松吃到熱乎飯;水壺燒好水后會及時發出語音提醒,再也不用反復摸索確認,日常生活既安心又省心。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設備無障礙改造帶來的便利,還延伸到了翟立富的工作與興趣中。作為一名按摩師,通過用電腦上的讀屏軟件記錄顧客信息,需要時通過語音播報就能快速找到顧客檔案,工作效率大幅提升;閑暇時,他還會用電腦登錄音樂網頁,借助讀屏功能跟著教程學習電吹管——悠揚的旋律不僅豐富了生活,更讓他感受到了科技帶來的精神愉悅。
據了解,為切實改善困難殘疾人生活條件,區殘聯在推進無障礙改造工作中始終堅持“精準施策”:工作人員逐戶上門走訪摸底,詳細記錄殘疾人家庭的實際需求,確保改造方案“量身定制”;改造的設備也十分豐富,涵蓋智能語音家電、無障礙數碼門鈴、燃氣報警器、語音體溫計等20余種科技產品。從確定改造對象到實施改造,再到建立“一戶一檔”留存資料,每一個環節都細致入微,只為讓科技真正成為殘疾人生活的“好幫手”。
從李明強靠智能手機突破生活局限、牽頭帶動同伴共享科技便利,到翟立富家貼心的“智能改造”,大渡口區的“科技助盲”實踐,不僅改變了視力障礙群眾生活方式,更傳遞著社會的溫暖。截至目前,大渡口區已為視力障礙群眾配備各類智能助盲設備200余件,惠及轄區100余人次。
未來,大渡口區將繼續探索“科技+助盲”新模式,推動更多智能設備走進視力障礙群眾的生活,真正讓科技的光,照亮每一位視力障礙者的生活路。(全媒體記者 朱晨鷺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