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胡肖藝
市委六屆七次全會指出,要厚植城市人文底蘊加快打造新時代文化強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弘揚“堅韌、忠勇、開放、爭先”城市精神,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化風成俗,統籌推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產業能級提升,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取得更大突破性進展,讓城市文化軟實力更好成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核心競爭力。
大渡口,因重鋼而生、因鋼鐵而興,曾以“鋼城”之名享譽一方,是長江中上游舉足輕重的鋼鐵工業重鎮。隨著重鋼集團環保搬遷,這座承載著工業記憶的城市開啟了轉型升級的新篇章。如今的大渡口,正以雙重路徑煥發全新活力:一方面,昔日機器轟鳴的工業“銹帶”加速蝶變,那些凝固著時代印記的高爐、廠房等工業遺存被精心留存,成為喚醒一代人集體懷舊記憶的文化地標;另一方面,城市深挖特色文化基因,以工業遺存為紐帶推動工文旅商深度融合,并持續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文明新風浸潤城市肌理。雙輪驅動之下,大渡口不僅守住了工業根脈,更為文化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
推動文化傳承發展
100萬年前,馬王場手斧在遠古人類手中誕生,為大渡口鐫刻下第一道文明密碼;戰國時期,巴人在龜亭北岸筑市,在大渡口創造出重慶最早的繁華市井;1938年,漢陽鐵廠逆流西遷大渡口,保住民族工業命脈,在此點燃抗戰工業的“火種”。如今,在現代多元文化與傳統工業文化的碰撞中,大渡口以一種更加智慧和包容的姿態,讓義渡文化、抗戰文化、工業文化等特色優勢文化綻放出新光彩。
工業遺產是大渡口最鮮明的文化印記,全區各處的工業遺產靜靜訴說著歲月故事。區文化旅游委工作人員穿梭于重鋼、長征廠、石棉廠等老工業遺址,采集相關影像資料,梳理近現代建筑脈絡,勾勒大渡口遠古到當代的歷史文化記憶長卷,編撰41萬字《大渡口歷史文化溯源》,延續弘揚大渡口區精神文脈。
以老重鋼型鋼廠工業遺存活化利用建設而成的工業文化特色旅游地——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成功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鋼花影劇院亮起新燈光,入選首批重慶市演藝新空間名單;九宮廟鋼鐵文化街區涌動創意潮,入選重慶市工業文化創意街區名單……老工業基地煥發新活力。
今年上半年,巴蜀文旅走廊建設熱潮中,大渡口好戲連臺:成渝文化館聯盟交流書畫家揮毫潑墨話情誼,巴蜀青少年文博講解大賽“小小講解員”妙語傳文脈。另外,非遺保護傳承的舞臺同樣精彩:“無患子洗液制作技藝”驚艷成都國際非遺節,堰興剪紙剪出山城韻味摘得市級獎項。文物保護穩中有進,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高標準、有序開展,堰興觀音塔文物保護修繕工程順利完工,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廠火工所舊址等保護修繕工程加速推進,讓歷史文脈在守護中永續傳承。
加速工文旅商融合
在大渡口區,一條串聯起工業記憶與現代活力的工業文化之旅線路,正成為市民游客感受城市文脈的熱門選擇。這條線路串聯起漁秋浩碼頭、鋼鐵公園、重鋼崖線山城步道、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茄子溪碼頭、鋼花影劇院等核心景點,每一處都藏著獨特的工業風情與文旅驚喜。
比如,作為大渡口首個音樂碼頭與汽車露營基地,漁秋浩碼頭煙火升騰,夜重慶風情在此盡顯;鋼鐵公園的鋼文化元素與濱江美景交融,成為市民休閑與文化打卡勝地;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則是鐵血西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科普地、工業文化與公共藝術融合交匯地,濃縮了重慶百年工業記憶;走進鋼花影劇院,聆聽重慶民族樂團演出,工業硬核與藝術柔情碰撞出獨特韻味。
今年以來,區文化旅游委、區商務委聯合多部門舉辦各類消費引流活動140余場,包括重慶老字號嘉年華暨大渡口半程馬拉松消費季、迎新消費季暨迎春精品宴席和年貨展、金鰲田園新春消費季、“花開的聲音·歡樂中國年”——大渡口區新春文藝嘉年華系列活動等,組織發動商圈、商場、社區、美食街、商貿企業等舉辦文藝演出、非遺展示、游園會等形式多樣的消費活動近百場,讓文旅體驗與消費場景無縫銜接,奏響工文旅商融合發展新樂章。
涵養城市文明新風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賦予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在大渡口,一場場扎根群眾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以潤物無聲的力量,讓文明新風浸潤城市每個角落。比如,開展得如火如荼的“小案小事”治理專項行動,聚焦不規范停車、不文明養犬、高空拋物墜物等10件人民群眾關切問題,通過精準治理、正向引導,成為城市文明建設的突破口。在八橋鎮萬有社區,“銀耀義渡”老干部志愿者和“小小志愿巡邏隊”的孩子們,將“流動宣講堂”搬到樓棟、樹下,用接地氣的話語講清養犬行為規范,點明高空拋物的法律后果,句句說到居民心坎上。這支“一老一小”隊伍正是眾多文明傳遞者的縮影。
2021年6月1日,大渡口長江邊,在兩名兒童落水的危難時刻,王紅旭挺身而出,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5歲,被中共中央宣傳部追授為“時代楷模”稱號。在“時代楷模”王紅旭的精神感召與引領下,大渡口好人好事不斷涌現,崇德向善的正能量持續傳遞。截至目前,大渡口區已培育選樹國家級、市級先進典型400余個,比如“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曾信華、“中國好人”覃大麗,以及“感動重慶十大人物”肖祖賢、“重慶好人”羅正龍等,他們用實際行動傳遞著社會正能量,讓榜樣的“光和熱”持續照亮、溫暖身邊人,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
文明新風的培育,更需長效機制的護航。近年來,大渡口區深入推進“春風滿巴渝 文明大渡口”社會風氣提升行動,依托“理論快遞”“168理響家”等特色宣講隊伍,開展文明實踐“六講”活動1.1萬余場次;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提擋升級,開展“我們的節日”“移風易俗”等系列主題活動4.6萬余場次;培育打造“有理、有節、有品、有善、有你”文明有禮創建品牌,在潛移默化中涵養城市文明氣質,實現城市“文明指數”與群眾“幸福指數”的雙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