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文琰) 2月27日早上7點剛過,伴隨著急促的鬧鈴聲,彭年亮從一張簡易折疊床上迅速起身,穿好衣服,簡單洗漱,吃過早飯,開始一天緊張而忙碌的工作。
今年36歲的彭年亮是跳磴鎮(zhèn)紅勝村衛(wèi)生室的一名村醫(yī),在這里工作了整整17年。雖然從家里到村衛(wèi)生室只要二十多分鐘車程,但為了保障村民們的健康和安全,從大年三十開始,他基本上吃住都在村衛(wèi)生室了。

紅勝村轄區(qū)有9個社、2個職工居民小區(qū),居民有5000余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后,彭年亮主動承擔起了轄區(qū)的衛(wèi)生防疫宣傳、入戶走訪排查、消毒消殺、急診治療等工作。
因為要兼顧多項工作,彭年亮擔心病人找不到他,于是便把手機號打印出來,貼到村衛(wèi)生室門口。彭年亮笑稱自己是“隨時在線的‘移動’醫(yī)生”。
彭年亮每天都會背上他的“戰(zhàn)斗武器”:一個醫(yī)用口罩、一把體溫槍、一本登記本、一個藥箱,奔忙在村里的各個角落。用他的話說,只有把防控工作做實做細,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說不怕是假的,我們醫(yī)生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通人。可是我們?nèi)绻粠ь^讓老百姓安心踏實,那大家會更慌張。我們一次又一次地上門測量體溫,安撫情緒,也能給大家吃一顆‘定心丸’。”彭年亮說。
剛開始上門了解村民身體狀況的時候,很多村民表示?“不習慣”,覺得天天不能出門很難受。彭年亮每次都耐心陪他們聊天,宣講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漸漸地村民們也理解支持,開始主動配合各項工作。
“我多講一句,老百姓的防控意識就能多提高一點,哪怕嫌我啰嗦,我也要講。”彭年亮笑著說。
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滿滿當當,30多天高強度的工作狀態(tài),讓彭年亮眼中布滿了紅血絲。彭年亮說:“這些天其實我也很累了。但我是一名醫(yī)生,有我在村里,大家的健康才有人守護。我會調(diào)整好狀態(tài),保護好居民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