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老家無人陪,接來大城市,夫妻倆還要上班,孩子一樣很孤單”、“平時忙于工作,孩子已經提了好多次,希望能到附近景區轉轉”……居民群眾碰到這類問題,一般性的公共服務政策通常難以解決,但這些問題的存在,又實實在在影響著群眾的幸福感。
????自今年啟動“助民微行動”以來,新山村街道工作人員深入百姓家中,搜集廣大群眾的需求服務,充分調動社區各類組織、各類群體參與社區共治共建,幫助群眾排憂解困。

????有需求轄區商戶獻愛心
????“我們轄區外來務工人員多,父母把孩子從老家接來這里生活,但平時依然忙于工作,讓孩子形成了事實上的‘二次留守’。”新山村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沒人看管又缺乏關愛的“小候鳥”,容易出現一系列的安全問題,這成為許多外來務工家長的“心病”。
????除了非本地戶籍家庭,本地家庭的家長也為孩子的教育發愁。“孩子告訴我,他的同學放學后都在參加各種補習班,但我們確實負擔不起請家教的費用,希望街道能幫幫忙”,在一次民意表達會上,一位母親提出了這樣的需求。
????新山村街道“四點半課堂”一直是孩子放學后的“學習樂園”,今年,街道邀請了轄區幾家藝術培訓學校,讓學校老師定期為孩子們提供學業輔導、興趣培養、心理教育等服務。“我喜歡參加這里的活動,大家一起寫作業,一起玩,比我一個人在家更有意義。”來自育才小學,讀三年級的林林說,“四點半課堂的學習氛圍更好,在這兒,碰到不會做的題有老師教,效率提高了。”
????新山村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愛心商戶培訓學校走入“四點半課堂”,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不同需求的公益服務,有時還為社區服務項目提供實物、服務和資金支持。
????建機制打造愛心商戶聯盟
????在解決“小候鳥”問題的同時,社區居民的小愿望也通過“助民微行動”征集后,街道調動了各類社會資源為其圓夢。
????今年,夕陽紅生日派對、愛心敬老義剪這兩個愿望被入選了“助民微行動”。在一家愛心商戶蛋糕店的支持協助和精心組織安排下,新山村街道多次開展了老人集體生日派對,轄區80歲以上的空巢老年人歡聚一堂,同吃生日蛋糕,共唱生日歌,盡享夕陽之樂;而愛心敬老義剪活動,更是滿足了轄區近1000多名老人免費理發的愿望。
????新山村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踐行群眾路線推進“助民微行動”,不僅要立足當前,更要著眼長遠,建立長效的幫扶機制。這個機制的核心是“愛心接力”,支撐體系則由街道的各類組織和群體組成,而“愛心商戶聯盟”就是這個體系的最新產物。
????“作為一家愛心商戶,我們的生存發展依賴轄區居民,我們也有義務為和諧社區建設做一些貢獻。”文體支路一家理發店老板耿強是一位公益熱心人,聽說成立“愛心商戶聯盟”的倡議,他第一個報了名。
????截至目前,已有55家商戶加入了“愛心商戶聯盟”。當街道開展公益服務活動時,商戶聯盟會以服務、實物和資金等方式,給予活動一定支持,從而實現愛心傳遞。
????循環愛帶動受助者助人
????楊久銘是從新山村街道走出去的一名大學生,今年暑假,他第一次走進設立在街道活動室的“課堂”,從一名大學生轉變為轄區學童的“老師”。“我曾接受過一家愛心商戶老板的資助,現在有機會回饋社會,當然義不容辭”,楊久銘說,短短一個月的暑期輔導,他已經和許多小朋友交上了朋友。
????“不少小朋友甚至要求我下個假期再來教他們”,楊久銘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影響和帶動更多人加入到奉獻愛心的行列中來。
????剛剛過去的暑假,共有15名出大學生參與了課業輔導服務,累計服務時間334小時,50名轄區中小學生因此受益。“在外人看來,大學生志愿者的工作微不足道,但對于像我們這樣的家庭而言,幫助卻很大。”社區低保戶李女士說,從老家來過暑假的兒子單聞杰過得非常開心,大學生志愿者不僅給予了兒子很大的幫助,也讓他產生了“當一名志愿者”的想法。
????“‘助民微行動’不僅僅只是發動各類社會組織的力量,更要打通愛心微循環,形成‘人人受助、人人助人’的局面。”新山村街道相關負責人認為,這不僅可以彌補公共服務的盲區,也是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有效方式。(記者 高祎恩 文/圖)